[摘要]在35亿元大手笔收购上海电驱动仅2个月之后,大洋电机在新能源领域再次出手布局,剑指新能源物流车市场。
在35亿元大手笔收购上海电驱动仅2个月之后,大洋电机在新能源领域再次出手布局,剑指新能源物流车市场。
8月10日,大洋电机发布公告称,公司与中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简称“中新汽”)、中国物流及崔海龙共同签订了《中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增资扩股协议》,公司与崔海龙决定各自出资1.03亿万元向中新汽进行增资,其中14307万元列入中新汽注册资本(公司与崔海龙先生各认缴出资7154万元,各占中新汽增资扩股后注册资本的30%),其余6295万元作为溢价列入中新汽资本公积。)
公告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原注册资本9538万元人民币,是中国物流成立的互联网模式下新能源汽车规模化应用推广的汽车行业新企业,中新汽作为发展新能源汽车事业的主题,将搭建研发、租赁销售、售后服务、车联网等平台,提供新能源汽车的“系统解决方案”。截至目前,中新汽还处于亏损状态。
对于此次的增资行为,大洋电机称,借助中国物流在全国的业务网络,并将其作为公司新能源车辆运营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公司在国内物流行业大力推广新能源车辆,快速推进新能源城市功能性用车的使用,进一步提升公司新能源车辆动力总成系统市场占有率。
新大洋布局新能源物流车的一个行业背景是,近年来,国内物流业飞速发展,对物流配送交通工具需求量越来越多,绿色环保的电动物流车成为各地政府及物流企业的重点选择。也将会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重要的细分市场。
根据交通部发布的《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在城市公交、出租车和城市物流配送等领域的保有总量达到30万辆的目标。
此外,各地相继推出相关扶持政策,在物流业较发达的省市如北京、天津、上海、江苏、福建、山东临沂、西安、武汉等地的地方性新能源汽车推广方案中,明确了纯电动物流车的推广计划。
数据显示,纯电动物流车上半年的产量累计达到2536辆,包括北汽、东风、江淮、重汽等26个车企在上半年有产量,共计53个车型。在最近的6月产量逼近千辆,达到969辆,占整个上半年产量的38%。
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分析认为,大洋电机此次在新能源物流车领域的布局,对于其重点发展的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业务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前期阶段,核心零部件企业通过参与到下游的商业模式、配套设施服务运营等环节,将会对于主营业务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市场环境。
事实上,自2014年以来,为了强化新能源汽车业务板块,大洋电机已进行了接连的横向及纵性整合。2014年7月,大洋电机注资人民币5亿元设立深圳大洋电机,主要开展新能源车辆、充电设备的融资租赁业务;希望以此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创新性推广运营平台,推进新能源汽车应用,并优先侧重于公交车、出租车、物流车等公共服务领域。
今年6月,大洋机电又以35亿元将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龙头企业上海电驱动纳入麾下,按照大洋电机的思路,通过并购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系统领域具有一定优势的企业,是实现快速布局并全面介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有效途径。
多层次的布局之下,大洋电机的新能源汽车业务已经开始迎来收获,此前发布2015年度半年报显示,大洋电机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3.75亿元,比上年增长4.67%,净利润1.47亿元,比上年增长8.11%。其中,最为抢眼的便是新能源车辆动力总成系统业务,该板块实现营收7919万元,同比大增433%。
来源:高工锂电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相关阅读 XIANGGUAN
大洋电机18日午间公告,公司于8月17日与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签订了《武汉临空港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投资协议书》。
大洋电机2830万美元参与巴拉德定增,切入燃料电池领域。
第三方动力总成系统平台是最具确定性的投资方向。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件主要包括:动力总成(电机+电控+变速箱等,电力电子的集成等)和电池。
大洋电机与物流业央企巨头合作,将借助对方的全国业务网络,搭建研发、租赁销售、售后服务、车联网等平台,提供新能源汽车的“系统解决方案”。
6月3日大洋电机公告公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上海电驱动有限公司100%股权,作价35亿元。凭借行业先发优势、强大的研发实力及稳定的产品质量,上海电驱动在...
发表评论 PINGLUN
品牌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