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封闭测试区内,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智能汽车排队测试
红绿灯会“说话”,限速标志会“说话”,甚至车与车之间也能“对话”,这些听上去不可思议的设想,在嘉定区已经成为可体验的真实场景。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封闭测试区在嘉定区开园八个月,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车企、互联网企业、通信企业、移动运营商等陆续加入智能汽车测试。从特斯拉、沃尔沃、宝马、奔驰等豪华车,到蔚来汽车等,测试区工程师王吟松几乎每天都要换一辆新车,“这里,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智能汽车排队测试。”
测试区有50个模拟交通场景
开车最怕什么?很多司机的回答是:视野盲区中冷不丁蹿出行人或电瓶车。智能汽车能规避这种风险。
在封闭测试区,王吟松开的测试车缓缓前行,右前方突然出现一个“行人”。王吟松被右边并排的车辆挡住了视线,无法预知这一突发情况,看来一场车祸在所难免。然而,在即将相撞的一刹那,测试车猛然刹车,横穿马路的“行人”安然无恙。王吟松告诉记者:“车辆通过智能摄像头分析周边信息,最快100毫秒内就会自动启动制动系统。”
又比如,在绿波带通行场景中,测试车可以获得三个连续信号灯的配时和相位信息,通过控制算法确定车辆最佳通行速度;再如盲点警示场景中,如果有车辆从后方驶来,测试车接收到信息后可以提醒驾驶员切勿变道。记者在测试区内看到,这里搭起了一个顶棚,还建了一条模拟隧道。“隧道里可以模拟测试在丢失北斗、GPS信号的情况下车辆的应对能力。”王吟松说。
2015年,美国密歇根大学与美国交通运输部、各大车企在安娜堡市建设13万平方米的“模拟城市”,作为测试无人驾驶汽车的试验场地,“安娜堡模式”随之成为全球智能汽车领域关注的焦点。
嘉定测试区先期项目面积达到2平方公里,拥有3.6公里的测试道路,远超安娜堡的测试场地。测试区开园的时候,还建成了隧道、林荫道、加油站、充电站、地下停车场、十字路口、丁字路口、圆形环岛等29种模拟交通场景,涵盖了安全、效率、信息服务、新能源汽车应用四大类。如今,模拟交通场景数量已经增加到50个。申请进行测试的各家智能汽车都可以根据各自需要,个性化订制测试项目和场景。
2020年有望量产比较成熟的无人车
无人驾驶离我们究竟有多远?
负责测试区运营的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总经理助理陈海林认为,从技术路线来看,自主式智能驾驶技术方面,需要推动从驾驶辅助逐渐向部分自动驾驶、有条件自动驾驶、高度和完全自动驾驶发展;网联式协同驾驶技术方面,推动从网联辅助信息交互逐渐向网联协同感知、网联协同决策与控制发展,实现两个技术维度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可能在不远的2020年,会有比较成熟的量产无人车。”
王吟松同样感受到了技术的进步。半年多以前,他们在车上安放的智能终端设备占据了整整一个后备箱;而现在已经缩小到了路由器的大小。
测试区并不满足于仅仅提供一个公共平台。陈海林表示,加快培育和发展智能汽车是顺应全球汽车产业变革趋势、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的优先战略选择,同时也是服务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尤其是强化产业创新的优先布局方向。
比如,目前在智能汽车通信标准上存在两种声音,一种是DSRC方案,第二种是LTE-V方案———由国内的大唐电信和华为主导的通信方案。国内道路状况复杂,在园区内模拟了各种场景后,更加能使业内达成一致,确定哪种标准更适合国内的道路情况,而这也将推动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出更加符合中国道路实情的无人驾驶标准。
“我们希望能够参与各类智能汽车标准制定,同时推动智能汽车从测试示范向商业化推广应用转变。”陈海林说出了自己的“小目标”。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相关阅读 XIANGGUAN
AutoAI 2023第六届无人驾驶及智能驾舱中国峰会火热报名中
六分科技携手东风悦享,高精度定位助力L4级无人驾驶多场景落地
无人驾驶只有大规模使用,才能够验证能否达到商业化,或者技术积累是否足够。但是大规模使用的前提,必须以安全为基础。当前全球无人驾驶技术并不成熟,自动驾驶系统的...
无人驾驶、载重量大、远程管理……在龙泽园街道龙腾苑四区封管控期间,2辆红色车身的无人驾驶小车开进了社区,用科技手段实现“零接触”,智慧保障社区物资供应需求。
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公布了2021年全国文化和旅游装备技术提升优秀案例名单,开沃新能源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蓝鲸号无人驾驶旅游观光车”案例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
毫末智行董事长张凯透露,公司正迎来高速发展期,预计三年内,搭载毫末自动驾驶系统的乘用车将达到100万台。
发表评论 PINGLUN
品牌推荐
热点推荐